學了好久的英語、背了好多的單字,但每次碰到外國人還是講不出話來? 其實,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,台灣人的英語程度並不差,不是「不能」說英語,問題往往出在害羞、沒自信心、怕犯錯、平時沒練習、不知要談什麼話題,相當可惜。有膽量開口說並用英語溝通的秘訣是什麼呢
第1.先要克服心理障礙、別怕出錯
好比我們聽到外國人講中文,會很開心,聽他把句子說完,表達意思,而不是一直糾錯;其實,外國人對我們的態度也是一樣的,你應該擁有「不斷犯錯才能進步」的觀念,繼續交談、溝通下去,讓對方瞭解你的意思,勝過講究完美的詞彙、文法,這才是更重要的。很多人害怕開口是因為覺得自己語法不夠好,怕說錯。其實,簡單的句型就足夠表達你的想法!從日常問候語、簡單自我介紹開始,像是:
-Hi, my name is…
-Where are you from?
-Can you help me with…?
先把這些基本句子練熟,遇到外國人時自然就能開口。
第2.錄下自己的口說練習
每天花1~2分鐘,選擇一個題目來即興發揮練習口說,並錄下來以檢視自己的發音、文法等,且特別注意自己有停頓的地方,並記住停頓的原因,在下次練習時改善,就能有效修正錯誤、不斷進步。但要注意的是,練習前記得不要先寫下整段內容的草稿,可以僅寫下一些單字當作筆記即可,以免口說練習變成朗讀練習喔!【模擬情境練習,增強自信心】提前模擬與外國人交流的情境,比如在咖啡店點餐、問路或自我介紹。可以找語言交換夥伴、參加英語角,或甚至對著鏡子練習!多練幾次,真正遇到外國人時就不再緊張。 !→英文口說要練習多久?
第3.模仿他們說話的嘴型
觀察電視上英文母語人士說話的嘴型,記下來,模仿他們說話的嘴型。認真聽出每個英文字的發音,也照著模仿。母語人士在思考的時候,會發出什麼聲音?他們怎麼樣輪流發言?他們生氣或尷尬的時候,聲音有什麼變化?他們在什麼場合會微笑,有沒有特定的對象?這些細節跟他們說話使用的措詞一樣重要。【接受錯誤,勇敢開口】最大的障礙往往是怕犯錯,但語言學習本來就需要不斷嘗試。外國人通常很友善,也能理解你不是母語人士。記住:說錯比不說好!只要你敢開口,就已經成功一半了。
第4. 學會常用的「拖延句」,爭取思考時間
當你一時想不到怎麼回答,可以用一些常見的拖延句爭取時間,讓對話不會卡住,例如:
‧That’s a good question…
‧Let me think for a second…
‧Well, it depends…
‧Hmm, let me think about that for a second.
這些短語既自然又禮貌,減少緊張感,能幫助你冷靜下來思考!
當你突然被問到問題,尤其是在外語環境中,很容易因為緊張而腦袋一片空白!使用拖延句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,幫助你冷靜下來,避免慌張。這樣的表達不僅自然,還能讓對方知道你在認真思考。
結論
多與人用英文交談,不用說一定是良好的口說練習方式,不論是與人閒聊、選議題討論,或是分享你學習的內容、成果、心得等,都是增進口說能力的好方法。如果你在準備一場英文口試或面談,可以找朋友陪你模擬面談的情況,找另一個朋友觀察你的口說表現,給你具體的建議。然後互換角色,找你們熟悉的主題討論。找一張卡片,就卡片上的主題講兩分鐘,錄下來,然後聽自己的錄音,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。如果下次拿到相同主題的卡片,你能不能講得更好,更有自信?
接下來: 如何加強聽力和口語技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