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擺脫「中文式英語」
「中文式英語」,這是許多人在學習英語時所面臨的問題,很難一下就徹底改變。當我們明白錯誤之後,首先必須重新建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方式,第一個步驟是:讓中文在腦中消失,本身在接觸任何英語時,無論時間、地點或對象,也不管聽、講、讀、寫,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英文的影子,此時你也可以給自己虛擬幾個臨場狀況,以考驗本身在面對問題時,如何以英語來因應及表達。尤其在開口與人溝通時,務必自我訓練到大腦與舌頭對英語的敏感度,在毫不思索的情況下,馬上可以口出英語。一旦英語練到某種程度,就會有想講講看的念頭,這就是習慣,有了習慣即可化為一股衝動和膽量,許多人從不敢講到會講的這段歷程,大都是這樣走過來的。不過這樣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,不斷的練習,否則將功虧一簣。
2.瞎扯都無所謂
長久以來,不知多少人努力的在模仿英語,只是成功者卻寥寥可數,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是,在學習過程中,我們的腦子始終無法擺脫中文的糾纏,學出來的東西自然就變成中不中、英不英的現象,既然要學,就要學得像、學得好、學得能說能寫,千萬不要變成上身是唐裝,下身是西裝褲,那可就糗大了!到底我所學來的英語只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?還是拿它作為溝通表達的工具?若是前者,那麼你所選擇的學習對象即是「英文」,毫無疑問的就必須學好文法,才能寫出漂亮的文章;如果選擇的是後者(英語),重點就該放在多聽、多講上,而且要持續的聽、不斷的講,即使是不按照語法的亂講,或是隨性的瞎扯都無所謂。
3.就像是小嬰兒一樣,要先會開口
學習任何一種外國語言都必須歷經無數次的失敗,或者被人譏笑戲弄,這是必然,卻也是成功的要件。學語言一開始就像是小嬰兒一樣,第一要先會開口,不是啞巴;第二要敢講,不自閉,不怕丟臉;第三要會亂講,順其自然,講久了即使講的不好,至少口中有物。大多人學習過程,猶如一個孩童,剛開始牙牙學語,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語言,也不知道用的是現在式或過去式,只是每天到處接受新語言的刺激,「聽」了又「聽」,到後來,自然而然就開始說話。如果不能聽,光會說有何用?如果聽不懂對方說什麼,你怎會知道,什麼時候該輪到你說?所以,要先會聽,才有辦法開口說。而會話可找人練習,聽力則要花時間自己用功。
4.你要講英語還是寫英語?
在決定學習英語之前,你的腦子裡是否曾經想過「學英文的目的是什麼」與外國人溝通?還是只想應付考試,得到較好的英文成績?假如是前者,那麼要恭喜你,因為你的目標已經鎖定了,接下來只要順練到會聽、會講只後在稍加努力,文法及寫作的能力即可迎刃而解。英語是公認的語言。既然它是一種必須透過嘴裡講出來的語言,在學習上應該著重「講」的功夫,也唯有講出來,彼此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,進而有所互動,這是學習任何語言最起碼的觀念。相對的,如果我們學習語言只是動「手」而不動「口」,拼命鑽研文法、應付考試,一但遇到外國人卻成了啞巴,以這樣的方式學習英文,就完全失去意義了。
5.不要二天打漁、三天曬網
聽力的進度應該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,要有恆心,不可以兩天打漁、三天曬網。每天聽一小時,連續聽 七天的效果,勝過於一天聽十小時,然後五天不去碰它。學語言一開始就像是小baby一樣,第一要先會開口,不是啞巴;第二要敢講,不會自閉,不怕丟臉;第三要會亂講,順其自然,講久了即使講得不好,至少口中有物。要將英語學好並不一定要出國,想把中文學好也不一定要到中國來,只要有心就學得起來!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並不是環境及所學的時間長短,而是如何領悟到那其中的觀念和技巧,一個不懂得要領的人,即使有再好的環境都無濟於事。
接下來: 外籍家教一對一老師